选用淀粉-丙烯酰胺共聚物FSM和非离子聚丙烯酰胺作为絮凝剂,处理上海某家污水处理厂中的原水得出以下结论
a、同剂量的FSM和非离子聚丙烯酰胺,前者处理效果优于后者,当fsm30mg/l处理生活污水,可使污水的COD去除率达到86.83,出水COD值为110.76mg/l,上清液透光率值为57%,且处理后污水的PH近中性,絮体的絮凝速度及沉降速度均较快,处理后污水可达标排放,而非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各项指标均差。
b、当二者的用量超过30mg/l,COD的去除率降低,这是由于絮凝剂作为有机物质,随着其用量的增加,本身也会增加COD的数值。另外,絮凝速度与沉降速度也变慢,这也是由于絮凝剂用量过多所致。根据“架桥”机理,絮凝效率与吸附有关,在固体表面上吸附占饱和吸附量一半时,最有利于高分子架桥的可能性,所以絮凝效果效率下降。可见接枝物的加量在30mg/l时絮凝最好,继续增大用量,絮凝效果率有所减弱,并随着接枝物的加量而渐渐失去絮凝能力。
当絮凝剂的质量与模拟水样体积比为0.25%时,非离子聚丙烯酰胺对苯酚的包络能力大致接近,随着絮凝剂的质量与模拟水样体积比的提高,可以范德华力、利用作用力与一些尺寸大小适宜的有机分子形成超分子化合物,而非离子聚丙烯酰胺则不会。
此外,还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,在碱性介质中合成水溶性交联聚合物,并考察了水溶性交联聚合物对重金属离子的络合性能, |